新闻资讯 分类
开云入口竹溪县力争今年茶叶销售突破25亿

  湖北日报客户端讯(通讯员 郭军)“剪掉病弱枝可减少营养消耗,促进芽头茁壮生长,保证春茶品质。”3月15日,在竹溪县县河镇明家湾村千亩茶园里,技术员张胜涛一边示范,一边耐心为茶农讲解着茶园春管知识。

  走进湖北龙王垭茶叶有限公司大茶生产车间,只见自动化生产线高速运转,剪下来的茶树枝条,通过采青进厂、切割、杀青、三次烘干、静电解梗等加工工序“变废为宝”,被制成绿片茶,达到欧盟标准的出口到欧美等地区。

  该公司董事长郭承君站在公司门前的茶园边喜笑颜开地说:“从今年2月5日起,公司就开始生产大茶,日均产量5吨左右,有的被运往江浙一带,有的出口海外。”

  位于秦巴山区腹地的竹溪县,属鄂西北高香型绿茶产区,茶叶是该县的传统产业。近年来,该县始终将茶叶产业作为“一主多特”农业产业体系的主导产业,多措并举抓好茶园建设管理,千方百计开辟茶产业发展新赛道,提升茶产业科技含量和市场竞争力,延伸茶产业产业链、提高茶产业强县富民质效。

  建设智慧茶园,夯实产业基础。2023年3月,该县在汇湾镇土地梁村启动智慧茶园试点建设,依托互联网、云计算、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对茶园各项数据进行分析,对茶叶长势进行监测调控,定时启动土壤及水肥管理保护,建立茶叶质量溯源与防伪平台。该县茶叶生产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说,智慧茶园有助于实现产品质量可追溯、产品销售网络化、管理智能化。目前,该县已建成智慧茶园3个,面积近5万亩,占该县茶园总规模的近六分之一。

  开辟新赛道,增强市场竞争力。过去,该县以生产春季名优茶为主,一年只采一季茶。由于缺乏相关生产工艺,夏秋季节的大宗茶无人问津。到了冬季,茶叶生产车间就进入停用状态。近来年,在湖北龙王垭茶业有限公司、竹溪灵芽茶业集团有限公司、湖北四点灵茶业有限公司等一批茶叶企业的带动下,该县各地大力开展茶叶加工技术创新,抓住夏秋季茶梢生长契机,采用巡回滚动式采制大茶,使车间四季不停机,一季茶变为四季茶,实现茶园增产、农民增收。

  延伸产业链,提升茶叶产业质效。该县依托32万亩茶园,先后引进浙江力石、杭州茗宝等知名茶企,打造茶叶超级工厂,搭建茶产业标准化、规模化经营模式,增强链条竞争力;通过攻关技术难点痛点,提升茶产品的整体品质和效益,提升链条“粘合度”。去年,湖北龙王垭茶业有限公司在网上发布关于解决“夏秋茶资源开发特色新产品存在短板、红茶萎凋不匀发酵不足”等技术需求后,华中农业大学茶学系倪德江、余志教授团队迅速与其接洽,将技术成果“优质红茶提质增效”和专利技术“一种黑茶改良富硒的加工方法”免费在企业进行转化,并在周边县区茶叶企业进行应用推广。推动茶叶深加工,链接天然药物、保健食品、功能食品等大健康产业,推进新式茶饮项目落地,开辟茶产业链条新赛道。借助产学研合作,创新产品研发。竹溪贡茶茶叶有限公司围绕市场开发产品,从单一的绿茶发展到袋用茶等4个系列30个品种,产品销往浙江、广州等地,成为湖北省用新技术深度开发茶叶的创新型企业。开云注册

  产业发展,政府给力。该县出台《关于促进和支持万亩大茶产业示范建设的奖补方案》等措施,为茶产业发展“强身壮骨”,每年拿出1000万元对大茶产业实行以奖代补。组织茶叶产业上下游市场主体到湖北省宜昌市、陕西省安康市平利县等地学习考察,完成万亩大茶示范基地的选择,制定大宗茶相关标准,开展大宗茶产业培训等工作。截至目前,全县共有龙王垭、前进等49家主体茶园被纳入万亩大茶示范基地。今年,该县继续推进万亩大茶基地建设,用好茶产业链交易平台,分层分类做好茶叶资源利用,力争全年茶叶销售额突破25亿元。

  “解放思想、开拓眼界,更新发展理念,摒弃传统发展方式和思维模式,锚定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新航向,积极探索传统产业转型、新质生产力发展和高质量发展的有机融合,努力把茶产业打造成为富民强县的支柱产业。”竹溪县县委书记许庆一表示,将坚持示范引领,培育龙头企业,推动产业升级发展,让茶企见效益、茶农能增收,让茶叶产业焕发勃勃生机。


Copyright © 2018-2024 开云「中国」官方网站-Kaiyun官方/登录入口 版权所有  xml地图  txt地图  网站地图  备案号: